12月4日下午,校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举办了学业规划系列第十一讲“AIGC工具助力高效学习与素养提升”。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艳副教授主讲,由教务处张澍钰老师主持。
刘艳老师以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时代作引,对国内外大模型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基本介绍。为了精确高效使用大模型,刘艳老师讲解了如何编写大模型交互输入语prompt,从编写清晰的说明、令模型扮演相关领域的权威角色、发挥分隔符的重要作用、指定任务所需的步骤这四个模块对prompt的有效编写进行阐述。
在对AIGC概况和使用技巧的介绍后,刘艳老师详细而生动地分享了AIGC在多领域的辅助作用,主要围绕大模型辅助文学和艺术创意、辅助论文写作、辅助智能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展开。
AIGC可以辅助文学和艺术创作。刘艳老师通过“生成图片”等系列样例,层层深入对AIGC辅助创意素材生成的作用进行描绘。AIGC可以辅助包括分镜、文案、图片等创意素材的生成。
紧接着,刘艳老师细致描绘了AIGC辅助论文写作的案例,强调AIGC在确定论文选题方向、辅助文献阅读、论文结构搭建、内容参考、文字润色与优化的重要作用。在使用逻辑严谨的prompt基础上,AIGC在辅助论文写作中的作用是可生成的,可以在提示论文摘要、对文段内容进行剖析等诸多方面提供高效而较为可靠的参考。
最后,刘艳老师细致描摹了AIGC实现智能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以“上海近30天历史天气”为例,为智能数据分析各步骤进行详尽演示。AIGC可以参与数据分析的各流程,包括辅助准备数据、辅助解析数据、辅助数据预处理(格式转换)、进行智能数据计算、智能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辅助分析数据输出六个步骤。
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高度的互动热情,提出了关于AIGC使用限度及使用边界的问题。刘艳老师指出,AIGC的输出内容是在数据训练的基础上生成的,其生成性特征使其在查重与版权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AIGC的第一属性是工具性,属于大模型时代的提高效率的参考性工具,在学术研究时,AIGC生成性的切割型信息仅起到参考作用,进一步研究仍需运用专业进行对比认证与深化。在大模型时代,同学们需要审慎运用并运用好工具,以提高学习的“算力”与效率,牢记“人与工具,互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