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教育数字化有关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我校教师教学创新,搭建AI课程建设教研交流平台,5月27日,AI课程建设沙龙(第1 期)在我校闵行校区一教407教室举办,来自我校教育学部、传播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的8位老师做了首次分享。沙龙由教务处林德龙主持。
林德龙首先介绍了本次AI课程建设沙龙的背景和目标,他提到,对校内AI课程建设情况的研讨和分享,将有助于更多一线教学老师了解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当更加关注促进有效教学达成即教育本身。
本次沙龙分享的课程可简单归类为写作类、外语类、教学设计及应用类和编程语言类。
写作类
传播学院教授王峰的《大语言模型与创意写作》课程在前期课程筹备阶段,调研了多个国内现有成熟AI工具及平台,经过课程团队测试选定了无界AI,他的课程上,不仅鼓励并且教会学生拥抱技术,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生创意和思维的培养,课程的内容、目标、评价均发生了变化。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胡孟晗的《科研论文写作》课程中引入大模型工具,在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设计甚至学生价值导向上,充分利用AIGC实现教学创新。《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强调学生在讲解、体会、理解、实战、交流的活动中,获得思维锻炼的体验及提升。他将AI赋能其写作课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写作)伙伴,包括确定科研思路、文献查阅、项目代码编写、论文撰写修改等;二是科研实践,胡孟晗组织学生团队基于“小青”开发了“青之助”小程序,实现了关于“青光眼”主题的智能知识库问答。
外语类
外语学院副教授李征分享了AI赋能外语教学的课程案例。外语学院外语教育技术中心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练习机会匮乏、个性化教学难以实施的教学痛点,依托网班科技的小程序“AI英语GO”,与科技公司联合开发定制版“口语AI助教”。他的课堂以组织有效的主题讨论为主,他强调,随着技术助力教学,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过渡到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也应当积极探索技术在教学中如何融合。此外,他还提到目前正指导本科生开发德语版口语练习智能软件的科创项目。
教育学部副教授冷静分享了其全英文课程《专业英语文献精读》引入ChatGPT的契机,针对本科生阅读专业英语文献效率低、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她在课程中借用了Google的一个插件,辅助支持学生完成文献阅读,通过设计评价方式、给到量规案例以评价GPT内容反馈质量、提供正反方观点论文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此外,她将此次课堂改革融入了教学研究,探索AI赋能教、学、评的价值以及意义。
教学设计及教育应用类
地理与科学学院副教授郭锋涛的《多媒体地理教学与课件》课程非常典型,其课程内容涉及大量技术辅助教学的工具应用,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及相应工具的大量涌现,他在课程中向学生教授了大量AI技术赋能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改革的内容,具体工具包括AI生成图片、音频、PPT、帮助搜索等,尤其用AI生成或搜索图片,给地理教学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他认为,目前那些较为通用的、成熟的AIGC工具其实非常适合用来组织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设计。
教育学部副教授冯翔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实践》课程案例。该门课程主要面向师范生开设,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特点是让没有编程技术背景的学生也能快速上手,开发可直接用于教育实践的智能软件。课程基于跨界学习理论设计了CORE(Challenge,Open,Responsibility,Education)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低代码环境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实际操作,理解人工智能的模型及其基本原理。
编程语言类
教育学部副教授胡艺龄分享了其《C/C++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GPT工具的情况。针对学生基础能力差、课程教学内容难、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教学痛点,她在教学第12-15周引入AIGC工具辅助编程,协助学生完成期末项目,实现了提高学生编程效率、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学习过程中即时反馈和评估的良好效果。经过教师前期筛选、测试、部署,采用了CodeWhisperer和文言一心应用在课程中。她尤其提到,教学设计是教学创新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学习支架设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被磨损。
美术学院副教授章文分享了《艺术编程》课程如何引入AIGC工具,主要利用AI数字人助手攻克艺术编程原理难关,通过引入AI内容工具激发创新与设计潜能,设置AI虚拟展览激发学生成就感。《艺术编程》课程在整合AI技术后相对于传统Processing创意编程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评价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教学目标由传统课程的掌握技能、理解原理、创新应用,转而更加聚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图像叙事能力以及终身持续学习力;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创新性及对过程的评价。
现场老师就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变化,以及重新定义当代学生学习的能力,主流教学平台AI化,AI深度介入和AI一般性辅助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后续,教务处联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组织系列的研讨沙龙,持续探索AI促进有效教学、精准评价、赋能人才培养等,为校内老师提供AI赋能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教学创新研讨平台,推动智能时代下卓越育人模式转型升级,为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