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识走向卓越,自由而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作报告

发布者:齐贵超发布时间:2023-10-21浏览次数:339

1012日,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教授在“首届通识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作“从通识走向卓越,自由而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报告。该论坛是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论坛之一,《中国高教研究》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王小梅,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会。

“拔尖人才是党和国家的迫切需求!”孟钟捷教授的报告开门见山指出: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卓越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李约瑟“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历史之问的有效路径,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必须给予回应。

卓越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思维?孟钟捷谈到,健全的思维是走向卓越的基底”,创造是卓越人才的最核心要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基础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对思维是卓越思维四基元,结构类似DNA双螺旋分子的ATCG,互为维系,互为补充。以思维能力提升为牵引,华东师范大学构建了以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1324”卓越育人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育人模式

卓越育人模式三阶段的培根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孟钟捷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思维导向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通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思维为导向,注重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所有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素养。目前学校已经搭建了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训练为特色的“金字塔型”通识课程体系,成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研制了课程建设标准,涌现出一批通识教育“金课”,得到媒体关注和兄弟高校引进。演讲结束后,教育同行纷纷就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的融通等问题与孟钟捷教授热切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坚持以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追求目标,卓越育人为第一要务,把拥有健全的思维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突破口,“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教育”为导向重构通识教育“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不断探寻卓越育人新范式本次报告我校近年来卓越育人改革成果的总结推广具有一定示范作用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具有引领性的通识教育体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卓越育人工作,为国家培育更多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