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卓越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华东师范大学以推进“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为发力点,不断探寻卓越育人新范式,其改革成效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上海民办金苹果学校率先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合作,在全校推行“思维导向的全人教育”。
11月8日,基础教育思维导向课程展示与研讨会在上海民办金苹果学校举行。华东师大教务处处长周先荣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汤拥华教授、长江学者朱志荣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邹佳晨老师,教务处王华文老师,金苹果学校周一飞校长,朱军书记,课程秘书长梅娅琼主任,副秘书长崔军主任出席会议,全体思维课程开发及任教教师、华东师大教育硕士和师范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探秘》的展示课上,顾斌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探究循环小数的规律,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整堂课以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结果、分组汇报、提出质疑、凝练总结为主线学习活动,学生开拓思维,畅所欲言,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支持者。初中语文《虫唱鸟鸣——知了真的“知了”吗?》的展示课上,黄婉怡老师以“蝉”这种昆虫作为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闻其声、观其行、知其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畅想“蝉”生、畅所欲言,理解“蝉”这种生物的文学意象,进而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指代的精神品格。整堂课中,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逐步推进学习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形象思维的训练,最终达到内化作品精神、领悟生命哲思的综合教学目标。
展示课后,华东师大一行专家与金苹果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讨。邹家晨老师认为顾斌老师的《循环小数探秘》课程,教师能够很好把握课堂留白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建议部分环节继续优化提升,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表达和论证。在课程最后设置思考任务,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朱志荣教授认为,保持教学的原生态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汤拥华教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思维-情感-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培养。但是与数学教学显性的思维训练不同,语文学科对思维的培养更具隐蔽性,而且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扎实基本功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轻松把控教学节奏,灵活应对设置之外的学生回答,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反复提炼,用精确的语言表达想法,才更能体现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最后,周先荣处长做重要讲话。她认为,上好思维导向的课程,重在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思考问题来源,展示思考过程,引导反思,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批判。周处长表示,华东师大在大学推进思维导向的通识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让思维形成一种习惯还得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所以金苹果学校推动思维导向的课程开发、实施思维导向的课程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探索,也是华东师大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改革带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体现。希望金苹果学校在更多学科、更多年级继续实施思维导向的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华东师大将继续与金苹果保持密切交流,继续提供思维导向课程建设经验。
据悉,华东师大坚持以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追求目标,以“卓越育人”为第一要务,把拥有健全的思维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突破口。学校的通识教育以思维为导向,注重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所有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素养。目前学校已经搭建了“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训练为特色”的“金字塔型”通识课程体系,成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推出通识课程纲要,研制了课程建设标准,涌现出一批通识教育“金课”,得到媒体关注和兄弟高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