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多方面可迁移的能力。写作不仅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能力培养是通识教育的枢纽。写作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清晰地表达与写作、创新能力等,都可以在通识课程论文的写作中得到体现。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开展通识学习的积极性,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将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举办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我校将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秋季学期修读通识课程的在校本科生
二、参赛范围
2023年春季学期至2023年秋季学期,全国高校学生修读通识课程(不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军事理论、创新创业等公共基础类课程)撰写的课程论文,或在讨论稿、读书报告等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
三、论文要求
1.明确的问题意识,清晰的论证思路,充分的征引(文献、数据等)材料;
2.文笔流畅,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3.体现通识课程的能力诉求:反思能力、学术视野、贯通能力、学术想象力、学术表述能力等;能够体现对重要议题的分析和论证,对关键文本义理的解释和阐发。推荐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写作。
4.正文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内(至多不超过8000字),须使用中文写作。课程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有引文,须注明出处。文章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提交电子版。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具体格式参考本次大赛的封面样张及格式参考文件(附件1)。课程论文须符合本次大赛的格式规范,如不符合规范将失去评审资格。
四、参赛方式
我校将以学校为单位组织集体参赛。根据大赛规则,每所高校最多推荐10篇文章。主办方不再接受我校学生的个人报名。
本次大赛允许多位学生(原则上不超过3位)组队合作一篇课程论文投稿参赛,多位学生合作的一篇文章只登记为一篇。每位学生最多只能报名一次、投稿一篇课程论文(包含单人或多人合作的课程论文)。
五、投稿时间节点
请报名参赛同学于2024年1月1日24:00前将符合本次大赛格式规范的课程论文(格式参考附件1)以及《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集体参赛学生报名统计表》(附件2)发至邮箱:ecnutongshi@163.com。
邮件标题命名格式为:卿云杯投稿+学生姓名。
课程论文命名格式为:学生姓名+学校名称+修读课程名称+文章名称。提交论文成功以收到邮件回复为准。
六、评审流程
2024年1月15日前:学校组织校内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不超过20篇,并从中择优推荐不超过10篇至主办方。学校将为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2024年2月:主办方启动初审。
2024年3-4月:复赛评审,包括专家评审(80%)、线上投票(20%);“复旦通识”微信公共号将陆续推送入围学生名单和课程论文,开放在线投票(投票时长为一周)。
2024年5月:决赛暨“复旦通识研习营”。
七、主办方奖项设置
大赛主办方将邀请复赛排名前30名的参赛学生(名额将根据实际参赛人数略有调整)参加“复旦通识研习营”活动,训练营将安排名家讲座、论文交流(决赛)等环节。
训练营活动在线下举办,受邀参加“复旦通识研习营”的学生,往返交通费及活动期间在复旦的食宿费等由主办方承担。请关注“复旦通识教育”后续信息发布。
主办方将对决赛优胜者给予以下奖励:
一等奖3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5名:奖金1500元
三等奖10名:奖金1000元
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元
优秀高校组织奖5名
八、联系方式
如有疑问请与教务处联系,联系人:郭老师,电话:54344781。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3年12月5日
附件1: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封面样张及论文格式规范参考.doc
附件2:第四届卿云杯全国课程论文大赛集体报名参赛学生报名统计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