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同学们面对学业与未来难免有所迷茫。为帮助同学们在包容开放的大学环境中更好地规划大学学习,校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推出了“学业规划”系列讲座,帮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多元包容的各式活动,拓展学习宽度,添增学习厚度。10月9日下午,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举办了第九讲“突破边界——2024诺奖启示”校级活动。活动邀请哲学系的朱晶教授主讲,由教务处张澍钰老师主持。
朱晶教授首先强调了诺奖“为了人类最大福祉”的先锋性,对其创新性进行统筹分析。继而从诺奖的时间表入手,以诺奖得主从发现到得奖得以长达的三十年的时间差为切入点,并以爱因斯坦诺奖被提名的漫长时间周期为例,凸显了科学研究的新颖性和保守性之间存在的巨大张力。
在打破人类认知边界之外,朱晶教授通过丰富的例子剖析了诺奖得主更为核要的自我边界的突破。科研工作者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出研究尺度和方法边界的变革性突破。
朱晶教授以既有与将有的颠覆性科学发现与变革的发展进程为典要,描绘了它们改变人类理解世界方式的路径演变。这些变革,带来了探索世界的新工具,开拓了探索世界的新视野,从而从本核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朱晶教授通过对当代各种学科交叉性的新发现与科学思想的剖析,与同学们一起对即将颁布的诺奖进行相关的猜测与讨论,并以大见小对同学们的学业与未来有所启发。
活动中,同学们表达了对诺奖相关话题的高度热情,也提出了学业规划中关于自我了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学科交叉)等问题,朱晶教授以点带面、设身处地地给予了亲切回答。朱晶教授指出,新生们在本科第一学年应该稳扎稳打学好专业课,若学有余力则应勇于尝试,多参与双创、比赛等活动,开拓自己的眼界与能力。朱晶教授同样以自身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与经历,鼓励同学们在跨学科的交叉环境中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们相互交流切磋,增强自身适应性,发挥自身创造性,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在切宜的道路上走出个人风采。
从既有诺奖与2024将颁诺奖的回顾与展望,朱晶教授循循善诱地帮助同学们了解以诺奖为典型的颠覆性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背后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型思维。同时给同学们分享了不同的信息抓取途径,鼓励同学们在多多尝试的基础上明确学业与职业规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