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生,做有温度的管理者:教务处党支部开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陆蓉蓉发布时间:2020-03-29浏览次数:417

    如何更好地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从偶尔为之到经验之谈?教务处党支部一直在探索,并在201910月份提出“五个一”活动,期待找到答案。本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大范围实施在线教学,对全校师生、教学管理者都是重大的挑战,学生学的怎么样更是牵挂着我们作为党员教学管理人员的心。为此,教务处党支部结合学校“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但在肩膀上”的主题,3月份开展“聆听学生,做有温度的管理者”主题党日活动,此活动分为相互关联的3部分组成,每位党员根据平台学习数据和院系反馈与部分对接专业的学生谈话——“与教务处党支部书记兼教务处处长面对面”——教务处党支部与闫方洁教授云对话。

党员根据院系的反馈、平台的数据和听课的发现抽查了对接专业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线学习是否正常、课程的进度和学业任务情况。被抽查到的学生普遍反映在线学习适应良好,课程容量比以往面对面教学大、测试任务多,对自己也是督促。比如:哲学系的赵同学每次都会提前做好预习、张同学还选了部分数学的课程等。不过,部分同学也反馈,在线学习的讨论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学习的氛围薄弱、签到设置不是很理解等情况。

教务处党支部书记兼教务处处长与学生“面对面”

2020325日上午900-11:00在腾讯会议平台,教务处党支部书记兼教务处处长与同学面对面活动顺利举行,教务处党支部宣传委员吴平颐主持,教务处党员、非中共党员、本科生及部分院系教师累计超过50人次参加。

首先,教务处党支部书记兼教务处处长孟钟捷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关心与感谢,感谢疫情期间同学们在我校实施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与配合,使学校第一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能够平稳有序地运行,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目前学校在本科教学层面的一些创新举措,例如在师范教育领域推出了“云研习”、“微认证”等。

接着,同学们纷纷表达了疫情期间参加在线学习的真实感受,并提出在线教学和学业发展方面的困惑,共提出了16个问题,涉及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育等多个块面,孟钟捷书记及教务处的多位老师认真聆听,一一作了详尽细致的解答。除了交流提问外,同学们也对本科教学提出了质疑和不满,例如指出某门课程在线讨论流于形式,某门课程总评成绩分数偏低不利于申请留学等,教务处支部成员针对性地详细说明学校的相关政策,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座谈会最后,支部书记孟钟捷作了总结发言。作为我校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感谢同学们配合老师的教学、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这段时间会成为同学们在华师大期间的美好记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能够更好地帮助我校本科教学发展,感谢同学们对本科教学的关注及对学校的热爱。

教务处党支部与闫方洁“云对话”

作为活动收尾,教务处党支部以“以有温度的管理影响学生、以学生的点滴收获成就自己”为主题,与闫方洁展开“云对话”,回到党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党建建设。交流会于2020327日上午900-11:00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办,由教务处党支部副书记谭红岩主持,教务处党员、非中共党员共计24人参加。

首先,闫方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中对学生的了解,从当代大学生行为表象着手,总结当代大学生特征,深入剖析根源。闫方洁用四个关键词总结当代大学生:原住民、世俗化、拐点一代、快闪,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详细阐释。接着,闫方洁从认知需求、认知意义、认同需求三个层面介绍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并强调,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最后,闫方洁总结道,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高度彰显,对生活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文化话语权的宣告都体现了个人主义,追求以“去世俗化”为核心的现代精神,最终会导致去理性化、去公共化。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应通过批判、引领、建构实现精准育人,即批判学生精神世界中虚无的、不好的东西,在多元的基础上重建共识,给学生提供符合其内在精神诉求的精神产品,让其摆脱原有的精神产品。

闫方洁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干货满满,与会人员均表示受益匪浅。在提问交流环节,张澍钰、刘俭珍、经雨珠、王周悦、林德龙等党员围绕代际问题、学困生学业指导、规则底线、师生沟通技巧、碎片化学习等进行了提问,与闫方洁老师一起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后,支部副书记谭红岩进行了总结。她表示,作为管理者,只有了解学生、了解时代的要求,在工作中多思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创新工作方式,将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推动发展上,大胆探索与推动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以有温度的管理影响学生,以学生的点滴收获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