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党员学习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与健康中国要求相匹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携手打造出“健康中国”背景下校际合作的“样板房”、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示范地”和高校服务医疗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为提高广义上的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更普惠的幸福方案。10月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山北路校区办公北楼5201会议室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合学习活动,结合两校特色,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初心和使命,围绕“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学士学位”主题展开讨论,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党支部书记雷启立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等双方10位党员参加了学习活动。
校长助理、医学院筹建办公室主任雷启立发言
首先,校长助理雷启立表示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今年5月两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双方在医学人才的联合培养上迈入新篇章,并将共同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相信联合学士学位的培养将进一步拓宽两校之间的合作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发言
随后,胡鸿毅副校长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始终不忘传承好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初心,不断探索中医药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华东师大人文底蕴深厚,有着丰富优质的学科资源,多年实践证实,与师大联合培养的中医人才格局更广阔,视野更开阔,成材率更高,更加坚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华东师大联合培养人才的决心。希望两校在联合培养学士学位上有进一步突破性合作,既可提升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生源质量,也有利于华师大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
双方党员讨论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问题
最后,双方关于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问题展开讨论,校长助理雷启立指出,目前双方在言语听觉康复专业可以先行探索联合培养方式,除人才联合培养外,可以面向华东师大学生开设中医药学模块化课程,以及双方共同开设通识课程,强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华师大以人文学科见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卓有建树,双方在医文交叉上寻找最佳的契合点,必然会在医文交叉结合领域形成创新成果。胡鸿毅副校长表示期待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中医学与华东师大的化学、药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之间渗透和融合,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推动中医药学现代化。华东师大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指出,中医药学对华东师大学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可以成为优先联合培养的专业,同时两校之间联合培养学生有一定基础,具体合作方案后续再行细化沟通。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舒静提出,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是未来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出路,但要考虑联合培养阶段学生退出机制的设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刘萍表示,双方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的后续课程设计要衔接好,这对人才系统化培养至关重要。
关于联合培养学制,招生专业设置、学历授予、执业医师考试等问题,还需进一步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明确。
通过此次联合学习活动,双方表示要秉承“不忘教育发展初心,牢记中医发展使命”,进一步创新学生培养的体制,完善医文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个医文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培养群众信赖,国家需要的卓越中医药人才,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