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道 育人无痕|领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发布者:郭源源发布时间:2022-01-05浏览次数:419

为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要求,结合不同学科门类、不同类型课程的育人特点,科学挖掘各类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思政实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20211229日,“教学有道,育人无痕——领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办公楼403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领航学院所属高校教务处领导和教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各院系教学院长、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等教师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主持。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围绕“课程育人到底难在哪?”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注重“四个打通”: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中西方相关文献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周立旻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讲述了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原则,提出“提问-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懂专业知识,悟透专业价值,并将专业知识转化服务国家需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孙珊珊以“文学、文化、文明”为主题介绍了上外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链探索。“课程链”建设引导学生实现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从学习到领会、从领会到实践的阶梯式进步。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分享了“管理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他以自己的实际挂职经验以及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谈起,设计了“国家发展需要项目驱动、项目成功需要管理增值、管理有效需要人才支撑”的逻辑路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陈岚分享了《数字电子技术》领航课程教学实践及思考。该课程紧紧围绕“厚德”和“精技”两个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采取“问题引入→概念介绍→理论推导→结论总结→实际应用→知识延伸→情怀提升”形成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达到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内化。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顾晓英在自由交流环节指出,课程思政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进而以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要体现“温度”与“智慧”。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强调课程思政要提升专业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学理性融合,将学科建设和科学思想、育人元素相统一。

上海课程思政已经进入到2.0阶段,各校都在积极推进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育人整体设计。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自2019年获批以来,每年举行分主题研讨会,形成了共研共享的良好机制。华东师范大学作为领航高校的一员,秉持“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理念,与兄弟高校交流互鉴,形成更大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