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校四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

发布者:郭源源发布时间:2021-11-12浏览次数:272

近期,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公布“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上海社会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共产党宣言》导读”四门课程入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地理科学学院 周立旻教授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学的核心实践课程,强调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引导,重视多领域知识与野外技能的交叉融合,强化地理学人地协调观、区域性、综合性和实践力核心素养。近年来,传承“自然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重视野外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面向新时代地学相关的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大工程/大战略/大生态/大民生”区位认知,探索思政升华与专业能力提升互为支撑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依托红色资源重构思政与专业“双驱动”的培养模式,以党史教育铸就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主题引导式的课程思政特色实践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全国地理学理科基地联合实习的优化提升中。

上海社会史 历史学系 阮清华副教授

“上海社会史”以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区扩张为切入点,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方面背景,深入分析开埠后上海社会发展历程,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党史、革命史与社会发展史融合。采用课堂教学、文献阅读、影视欣赏以及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都市行走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自由组队形成跨专业团队分组学习、调研和报告。最终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专业学习与党史学习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坚持历史讲述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历史视野与现实观照的贯通,通过案例式教学、专题性教学,梳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讲深讲透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注重课堂教学向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延伸,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访谈,包括家乡的百年变化、改革开放先进企业或乡镇的调研,对老党员、老模范、老战士和改革开放典型人物的访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史,历史是曲折发展的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提升。

《共产党宣言》导读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正桥副教授

《共产党宣言》是一本影响人类历史和思维的伟大著作,本课程旨在引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理解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内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开题报告、社会实践、创作微课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领会思想内涵提升人文和历史素养,感知人类经典的魅力与美,将党史知识与自身品行发展以及个人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精神素养,将家国情怀付诸实践。

以上四门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结合专业学党史、结合党史讲专业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学校会继续推进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示范课程在内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培育,强化示范引领,强化优质资源共享,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内涵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