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教书育人之实践育人”研讨会

发布者:郭源源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583

    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策划系列活动,将按照课程类别进行研讨与展示。10月29日上午,该系列之一“教书育人之实践育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行政楼221举行,研讨会由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主持。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出席指导,部分院系教学院长(系主任)、一线教师代表、教师工作部和教务处的部分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阎恩荣、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周立旻和政治学系副系主任于晶,分别以《丈量美丽中国》《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国情调查》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以及专业实习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阎恩荣教授谈到,《丈量美丽中国》设计了8条线路,首条线路选择在云南。经过14天的实习,学生的专业素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生态人的责任感、师生关系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周立旻教授则从团队的科研成果服务重度石漠化的治理切入介绍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课程设计并着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结合点。于晶老师谈到,《国情调查》首次尝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实习,旨在通过紧扣时代主题的专业实践来铸造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

    接着,与会教师结合自身院系的专业实习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专业实习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江文正以简单的观鸟实践分享了实习所具有的独特拓展思维功能;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介绍了新闻传播实践特点,媒体实践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都有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青年教师石文卓则从思政课实践和专业实习的融合谈了看法;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副院长孔翔、生态与环节科学学院专业点责任教授张勇、历史学系副系主任黄爱梅、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徐英杰、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郭娟等则从跨学科联合实习项目设计、文科专业实习、实习课程的考核管理等角度谈了思考。教师工作部王晶晶表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载体和抓手,从实习课程的经验分享感受到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教务处谭红岩谈到,专业实习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合作学习等情境,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情感记忆,教务处可以为跨学科联合实习以及跨学科设计课程联合教研搭建平台。此外,专业实习需要更多经费投入,课程思政深化需要更完善的系统设计,学校和院系应进一步加强资源的统筹,提升实践育人的效率。

    “今天的研讨会非常充实,在座各位都是一线的教学院长、骨干教师,分享的内容都抓住了最实际的问题,解决了我很多困惑。”研讨环节最后,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对本次的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华东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实践中的课程思政工作表示了高度肯定,建议院系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形成示范项目,建立示范中心,并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实践育人首先要进行跨学科、跨区域的联合实习探索与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专业院系要加强互动;第三,资源要开放和共享,希望华东师大的良好资源提供给全市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