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央视网、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百集视频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活动通过百所高校大学生讲述百个红色文物故事,用融媒体方式将“党课”推向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讲话精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红色文物青年说”正式启动
华东师范大学分会场
6月6日上午9:30,《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分会场活动在传播学院105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谭红岩副处长、教务处郭源源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宇伟老师、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老师、广播电视专业责任教授巩晓亮老师和学生代表30余人出席分会场活动。
《红色文物青年说》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邀请全国百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共同讲述百余个代表性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华东师大分会场,师生们认真观看了直播启动仪式,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宇伟老师强调:“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们的使命担当,今天看完这个节目,非常地受教育,活动用一种朋辈引领、朋辈示范的方式创新党史的学习方式,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践行,增强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
传播学院巩晓亮老师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大量的作品里面融合了红色故事,希望能够跨过历史的时间间隔,让当下的青年学子在经典中常读常新。”他指出:“我们今年也做了上海电视节的主持人大赛,面向全国大学生征集主持艺术作品,拟定的主题也是青年人讲百年党史的故事,青年人用当下的话语方式来讲述红色故事,红色基因才能在我们心中埋下种子。”
传播学院肖洋老师表示:“传播学院这几年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四史’学习以及新文科建设等发展主题串联在一起,《红色文物青年说》是其中一部分,接下来还有暑期实践、寻甸项目等,这些活动都是专业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同频共振,希望用实践的切口连接学院人才培养的现在和未来。”
参与《红色文物青年说》录制的李欣锐同学呼吁大家:“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唯有回望我们从哪里来,才会知道我们将要走向何方!这是一次创新的党史学习活动,从老师讲到学生自己讲,受益匪浅,希望大家能够在央视网客户端观看百集微党课,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2020级出版专业的张子茜代表其所在的支部党员发言:“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举办了很多相关主题的活动,包括图书馆举办红色展览、红色革命事迹宣传、以及学院举办的各类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很高。在党史学习方面,红色文物给了我们新的灵感,结合视频、图片,我们也会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去做好支部建设工作。”
活动的最后,教务处谭红岩老师总结,“《红色文物青年说》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的生动案例,学校正在推动卓越育人,将优势资源统合好,回答好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把党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子学史增信、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