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华东师范大学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面向兄弟高校及本校教师开放。工作坊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6所高校26名学员共同参与。
本次工作坊设计了讲座报告、课堂观摩、教学设计小组研讨、展示汇报等诸多模块。首场活动汇集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从课程思政基本理念内涵到具体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学员带来全流程概览。10月7日,工作坊首场活动在云端正式开讲。
活动伊始,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学校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以及建设思路,并从“统筹推进,形成高起点建设统合力”“创新机制,强化高标准建设运行力”“彰显优势,提升高质量建设辐射力”三方面出发介绍了学校过去几年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他表示希望本次工作坊为大家搭建一个跨校交流的平台,帮助大家相互碰撞、交流智慧,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以“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和实施路径——课程思政素材、元素与目标”为主题,基于真实教学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文本撰写的角度介绍了他对一线教师如何理解和开展课程思政的认识。向参加活动的学员详细阐述了思政素材、思政元素、思政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思政目标设置、素材挖掘、内容选择和实施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柯政教授从教育学视角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点和策略。他强调思政是课程的内在属性,并从目标、内容、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详细讲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和要点,同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周立旻教授分享了“立足育人初心,发挥学科特色,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主题报告。他强调科研底座应该成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底色,并从探月精神的育人初心出发,从国家重大战略对地学人才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地理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示范课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董静教授以《战略管理》具体课程为例,系统介绍了从未知未觉到有知未觉再到有知有觉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明确了“西方课程知识体系与中国思想文化与理论探索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顶天立地’的课程视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个建设重点,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杜震宇教授分享了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强调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提出了“六尚六忌”课程思政教学要点暨评价要点。倡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学生感悟的质量和程度,专业学习的态度和成绩变化,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刘阳教授以《文学概论》和《美学》两门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作业评价改革。他提出通过情境融合、知识融合和评价融合体现新文科精神的教学观念,采用“析疑与拓展”“作业与评价”“考察与延伸”的多元设计实现优化教学、强化立人的教学目标。
讲座报告后学员就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评价等难点痛点与专家开展深入研讨。接下来工作坊将聚焦具体实践,开展教学观摩与深入研讨,希冀以课程思政改革,提升卓越育人实效。
据悉本次工作坊是华东师范大学响应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常态化教研活动之一。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将发挥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研究与服务优势,秉持“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建设理念,促进高校教师的交流互鉴,形成共研共享的良好机制和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