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赴上海中医药大学调研交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真切的体验,2018年12月5日下午,我校教务处组织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院系一线教师及教务处相关人员赴上海中医大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调研交流工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张黎声教授、教务处晋永老师等相关人员热情接待我校一行并就“课程思政”相关工作展开深入交流。

人体解剖学是每个医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这意味着每个医学生都必须接触到遗体标本,也就是医学界俗称的“大体老师”。基础医学院张教授与其教研团队精心设计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化冰冷为温暖,将一门艰深、枯燥的专业课——“人体解剖学”教出了“思政味”。在当天的名师教学公开课上,张教授从遗体捐献的概念、原则和现状作为导入环节,就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过程进行了讲解。不仅深入解析了课程的设计目标、教学过程和研究结果,凸显了遗体捐献者用宝贵的身躯诠释了纯粹和无私的含义,也点明了医学教育工作者身怀立德树人神圣使命的工作职责。

在公开课结束后,我校教师在张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基础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和遗体捐献长廊,对于学生在解剖课上的课程成果进行了详细实地体验,随后,大家举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座谈会,我校教师就如何找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评估评价等与张黎声教授进行了交流。张教授根据他建设《人体解剖学》的过程和心得,与我校教师分享道:“任何课程都有课程思政要素,关键在于营造情境,课程情境中有很多的德育元素,教师要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德育元素,这些点点滴滴的德育元素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就是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课程思政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教师不仅为青年学子打牢知识根基,更要扎实思想根基,做好价值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