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师范类专业认证经验分享会召开

发布者:简菁发布时间:2018-12-26浏览次数:1091

12月21日,华东师大师范类专业认证经验分享会在闵行校区召开。分享会旨在通过总结2018年我校认证工作经验,有效辅导后续拟认证专业推进自查、自评、自建工作。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委会委员庄辉明教授、我校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教授、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副系主任吕志峰副教授作报告;我校教育学部及各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小组核心负责人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丁旵明主持。

庄辉明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核心、“重塑体系,健全机制”的认证理念以及“为什么要做认证”这三个问题。并从认证专家组进校审核——“专家看什么?”的角度梳理八个一级指标下的重点工作,强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是一级指标中最重要的四个指标。培养目标是认证的灵魂,由毕业要求落实;毕业要求是认证的核心,支撑了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与教学是认证的基础;质量保障要做到重塑体系、健全机制。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委会委员庄辉明教授作报告

    丁旵明在报告中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八条一级标准的顺序逐一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专家认证考查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改进方向。比如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低和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鼓励专业老师通过我校大夏学堂平台有效完成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模式探索,促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现课程的研究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副系主任吕志峰副教授作报告

吕志峰对本年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自评、自查、自建工作作简要汇报。强调认证和评估不一样,认证是在吃透标准、对标举证的同时体现本专业特色和优势。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从《自评报告》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矩阵到课程大纲的撰写等进行辨证剖析,并推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一书,辅助专业课程按标落地。
    我校今年已完成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的打样试点工作,另外5个第一批拟申请认证的专业将于明年初申请专家进校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