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率队赴北京高校调研通识教育改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8浏览次数:248

   “如何完善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从而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如何在通识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与教师的教学热忱?” “中国最好的大学如何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带着对加强通识教育、厚植师大人才培养特色的强烈追求与思索,近日,我校副校长周傲英,教务处处长雷启立,中文系、哲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院系的教师及教务处有关工作人员一行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调研学习。

副校长周傲英一行与北京大学同仁进行交流

  在北京大学,该校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副部长强世功接待了周傲英一行并举行座谈。傅绥燕介绍了北大通识教育改革秉持的理念与推进的举措。北大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转变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以体系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为载体。她强调,通识教育的改革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和团结师生,注重“自上而下”地激发师生的有效参与。强世功谈到了北大自2015年起打造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阅读经典、批判思考”,“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课后撰写读书报告”等作为基本共识,汇集一批大牌教授,全面实施助教制度、课程评估、经验交流等相关配套做法、积极探寻更有效的通识教育实现方式。

  周傲英在座谈会上表示,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尤其是一流大学对通识教育的改革不遗余力,这也体现了一流大学与通识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北大的通识教育改革既与厚实的育人传统相关,也得益于一群非常热爱本科教学的知名学者,北大的很多做法具有引领性与示范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比如核心课程制度、助教制度等。他希望,学校的通识教育改革更加聚焦思维与方法的训练,以及写作与阅读等基本素养的提升,既要汲取他山之石,又要结合本校实际而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调研团队与清华大学同仁交流

调研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同仁交流

  在清华大学,该校教务处处长郑力介绍了通识教育的改革背景、总体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新雅书院的有关改革。他表示,清华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读写课以及“全环节建设”。随后,该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助理、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文鹏分析了通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并谈到了定制课程等改革计划。交流结束,调研团队还观摩了清华大学的课堂教学情况。

  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同仁的交流中,该校教务处处长郑国民重点介绍了北师大在本科教学整体改革背景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北师大分“三步走”,先是做加法,为通识课程增设助教制度、新生研讨课等;然后做减法,优化课程内容,淘汰“水课”;最后做加法,改革评价方式等。随后,教务处副处长李艳玲介绍了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以及教育实习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次交流学习,调研团队了解了中国几所顶尖大学在通识教育改革中的最新理念与做法,受益良多。大家从差异化的做法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指向为己所学的通识理念、遵循学科与能力培养双重逻辑的体系设计、优质教学资源的持续汇聚、助教制度等相关举措的全面配套、渐进而为的改革节奏等。兄弟高校的有益经验为我校构建师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参照路径。近期,学校陆续组织召开了多场通识教育研讨会,校教学委员、通识教育精品课程负责人、师生代表一同激荡智慧、研讨通识教育相关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通识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