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多风格的课堂教学经验,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学校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组织青年教师到上海纽约大学观摩整学期课堂教学,至今已组织4批教师总计77人观摩。观摩教师在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生评价等方面均有收获,部分教师已经尝试在华师大课堂上将所学到的模式与技巧进行应用。本次,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部分青年教师于3月18日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407室分享观摩心得体会,并交流研讨“如何做好课堂的组织和有效的师生互动”等话题。近40名我校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和访问学者参加教学沙龙。教学沙龙由教务处副处长周忠良主持。
来自金融与统计学院的孙蕾老师所授课程为《统计学原理》,学生对课堂的评价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枯燥的知识容易理解。孙蕾老师在分享她的观摩收获时说到,《统计学》知识点很枯燥,观摩上海纽约大学课堂教学后,她尝试用统计软件研究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统计《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是否是同一人,尿布和啤酒捆绑销售是否真的能提高销售额等,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将统计软件应用到生活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上海纽约大学的老师课前需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主要通过案例教会学生应用,演示软件推导的结果,较少单纯枯燥地推导公式。
外语学院陈俊松老师介绍了观摩上纽大课堂和他自己课堂的互动以及学生评价方式。总结教学体会时,他说,给予学生需求分析并进行设计过的课堂本身就是互动;师生互动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课堂上需兼顾师生互动的充分展开与课程进度的必要保证;小班教学+教授主讲+师生互动才是有效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对学生课程进行考核和评价应体现严肃性、学术性和公正性;在开课之初,教师就需对修读学生公布统一的考核方案,然后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案执行;课程考核应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注重学生平时的努力和投入;评价构成应该公正、客观、透明。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李德增老师观摩的课程是《Foundation of Science 4Chemistry》,其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英语程度也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授课教师采取高水平学生辅导低水平学生,课堂提问加分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学期在李德增老师的实验课上,他不告诉学生详细的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在实验步骤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不断尝试,学生反馈良好。他还提到,在国外的课堂经常有同行听课,听课不是为了监督评价教学,而是互相学习、讨论教学。李德增老师曾主动请院系老教师听课,提建议,促进作用明显。
物理学系尹亚玲老师从课堂教学秩序、教学互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后自主学习空间五个角度比较了上海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课堂教学,案例详细,得到在场教师一致认可。经过一个学期的观摩,她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中增加开放课题的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现实科学技术应用案例,教学资源上加入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以及前沿研究成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发表多篇论文。最后,她总结说:“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商学院龙翠红老师说:“国外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提问很多。同时,两次临时的不提前告知的期中考试、每次授课后难度很大的作业导致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让她感悟很深的是,学生不是填鸭式的做作业,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的目标主动做更多的功课。针对这个话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李亚巍老师也有相同的感悟,他认为我校大学生仍然带着高中的学习习惯,大部分作业是反复练习,来巩固熟悉程度,这是错误的,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例如公式的推导,如果对于学生的理解没有帮助,就没必要演示推导过程,而应该注重公式的应用。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宋韬老师、历史学系刘敏老师、李磊老师以及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石春琦老师也分享了他们在课堂组织学生互动、教学资源的选取以及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经验。
观摩上海纽约大学课堂教学的青年教师们分享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