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7月5日,入选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2012、2013级共63位同学赴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此次交流活动由教务处组织,旨在开拓学生视野,增进校际交流。
在吉林大学,同学们聆听了法学院何志鹏教授和数学院李辉来院长精彩的报告。何志鹏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国际法与国际正义”,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对“法与正义”的观点与看法,讲解与互动让这场报告生动又有趣。李辉来院长则为大家带来了数学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了从数学到人生的哲理。讲座、之余,同学们参观了吉大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示范中心,感受到规范化的管理、严谨的实验操作。同学们感触最深的还是与唐敖庆班学子的零距离交流。几位即将毕业的优秀的唐敖庆班学生走上讲台,分享她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她们去国外交流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体验到的迷人的异国风情,分享她们在科研中遇到的挫折和迷茫。他们谈到了学校给予的机遇与挑战,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培养举措,好的平台促成了他们的成才成长。唐敖庆班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他们的所学、所获,与我校的学生产生共鸣与探讨,在互动和交流中彼此学习、借鉴,体悟学习的真谛。我校2013级环境工程专业的许艺嘉同学表示:“她们的演讲准备得很充分,不但教给了我很多学习上的方法,还给了我为了知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胆怯的勇气。”吉林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珠峰计划”的试点高校,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吉林大学教务处王瑞处长向我们介绍了吉林大学优秀学生的培养模式,动态优选的培养原则、“通识教育+跨学科专业教育+综合能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小规模、高规格”的培养理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从专业、跨学科、科研、外语应用能力多方面培养学生,全程导师制、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讨课辅助教学,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为我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带来了思考与创新。

走进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船舶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参观了具有特色的船舶工程实验室,体验了船舶是如何运转的。走访崭新的令希图书馆,感受了浩瀚的藏书和井然有序的管理系统。按照学科专业的取向,我校同学与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的近二十位优秀学生分组进行了详尽的交流。这种类似谈心的方式使同学们彼此走得更近,对学科、知识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虽然初次相识,但同学们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各自的课程设置和感兴趣的具体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业中的困扰、正在研究的课题和交流经历、实习机会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课余生活和喜爱的读物等等,轻松的交流方式、愉悦的交流氛围使大家畅所欲言,对他校的专业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对自身的学习产生反思。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对专业、对未来看得更清晰,获得了更多的感触,彼此也建立了珍贵的友谊。

高校的交流结束后,我们组织了本校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会。每位同学都分享了几天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大家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谈论自己的点滴体会,纷纷表示收获良多,也促使了他们去发现、了解、使用学校可利用的优秀资源。同学们对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自身的学业与人生规划有了新的思考和展望。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学习经验,学科之间交汇融通,开拓眼界,促进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