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7-07浏览次数:208

 

为更好地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我校于72日下午在中北校区文附楼207会议室召开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副校长郭为禄、学校立项建设课程负责人以及教务处有关人员等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戴立益主持。

首先,戴立益首先对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背景与历程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通识教育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卓越人才,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为更实,更好,更优地实施通识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经教学委员会调研和遴选、校长办公会通过,于20132014年立项建设了两批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学校高度重视,将这些课程纳入我校201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计划。期待这些课程能够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涉及不同学科领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开阔思维,使之具备宽广的学养基础,获得充足的精神成长以及形成终身受益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若干标志性教学成果。    

             

会上,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郭秀艳、物理学系马学鸣、地理科学学院束炯、郑祥民、中文系周圣伟、哲学系蔡剑锋、傅海辉、朱晶、贡华南、历史学系孟钟捷、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贝文力、生命科学学院袁崇刚、杜震宇等教师围绕各自负责的课程,交流了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团队、课程特色、方法策略等问题,表示有积极性参与学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愿意通过教师团队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与会人员在优化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的通识性,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提升课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达成共识。

郭为禄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本身是重要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在建设过程中任课教师最有发言权,任课教师的投入最关键。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必须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科学思维和完整素养。教师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课程建设过程中须关注成果表达,及时形成教学各个要素的凝练积淀,使课程具备良好的生长性。好的课程要进行宣传,吸引学生修读的同时,也让学生受益,从而爱上好课程、好教师。学校将在公共政策上进行研究,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服务好师生。

据悉,学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已在全校范围内启动新一轮建设,将通过分批立项、分批开设、分批验收的方式展开建设。下学期有十余门课程进入教学实施计划,已有近千名本科生选择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