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华东师大的理由——2013级本科生座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07浏览次数:1132

     “入学二三周感受怎么样”,“未来四年的学业有什么规划”。918日、927日,教务处和招生办在中山北路校区和闵行校区召开2013级本科新生座谈会,邀请26个实体院系的40余名2013级本科新生座谈交流会。副校长郭为禄、教务处处长戴立益、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许文韬、教务处副处长朱捷等参加座谈会。 

  

918日,在中山北路校区文附楼207会议室举行新生座谈会

927日,在中山北路校区文附楼207会议室举行新生座谈会

与会新生抢着发言,发表感言,座谈会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爱在师大”感受颇深,热切表达了“学在师大”、早日成才的愿望,也对学校工作诚恳提出建议。

  ——校园氛围很浪漫。来自陕西的特殊教育专业李思凝说:校园就像“小时代的氛围,(中山北路校园)的法国梧桐树特别浪漫”。软件学院的童兰轩是上海人,她说:初中时参观过师大校园,“对华东师大一见钟情,校园里的梧桐树太好看了。”来自四川的黄颖同学说,“第一眼就被(闵行校区)图书馆筒型大楼所吸引”。来自贵州的教育信息技术系的李颖佳说,“学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很感染人”。

——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来自吉林的历史系杨恪谈到报考华师大的理由,信心满满的,开口就是吕思勉先生、陈旭麓先生。“读过吕思勉先生撰写的书籍。知道历史学界很多知名前辈出自华师大,我很向往这所学校”,来自山东的传播学院刘丹阳很喜欢董卿,她说,“敬仰这所学校能够培养如此优秀的女主持人,盼望着在华师大圆自己的大学梦。”

——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无论来自东西部南北方,国际化高水平都是新生喜欢华东师大的理由。多位同学坦言,“985大学”意味着教育质量和更多的机会。来自上海的对外汉语学院的郑汉荣说,“在这里读书,可以和很多外国学生交流”。来自河南的金统学院李蒙蒙说,从学长那里知道,华东师大是“985”大学,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公管院的徐悠悠毕业于上海中学,家人多位都是华东师大的学生,对学校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对外汉语学院的乔怡来自台湾,高中在复旦附中,她觉得高中就生活在华东师大的氛围中,因为高中的老师都是华东师大毕业的。

——入学帮助好温馨。辅导员、学导的帮助给新生留下深刻印象。多位同学都谈到孟宪承书院对免费师范生的关怀,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新生们对学导制很满意,有同学笑言学长“扫楼”频率很高。在学长们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与学习。来自内蒙古的舍力格日坦率地说,以前并不了解华东师大,是家里希望我报华东师大。来了以后,真的是爱在师大

——学业指导好有爱。来自四川的吴鲜琳同学介绍了哲学系为新生学业指导所做的工作。她说,“哲学系是一个有爱的团体。在第一学期安排每位老师为新生上两次课,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能对整个系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思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不仅让我们尽快熟悉专业教师,更能减少我们未来选课的盲目性。”

同学们在分享入学体验的同时,也很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对招生宣传、课堂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招生宣传方面,建议学校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强化“爱在华师”特色,积极走进中学,用好校友资源,加强招生宣传。多位同学还为家乡做了宣传,希望多在自己的家乡省份招生,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到华东师大这样的好大学学习。同学们也非常期待在未来的四年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希望有更多的课堂讨论,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游学机会,有多多的知名学者讲座。同学们也非常关心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河西食堂的改造,希望尽早完成,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郭为禄副校长热忱回应了同学们的发言,介绍了学校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他感谢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和信任,勉励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完成“过渡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他特别要求同学们加强锻炼,激励自己,保持健康体魄和阳光心态,让家长放心。希望同学们积极关注和参与学校事业,和学校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