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由教务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举办的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迎来了第二期专家讲座活动,工作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面向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和校内外一线专业教师开放,共有7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助理吴平颐主持。
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第二期活动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义浩教授以《真还是“做作”——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堵点痛点说起》为题,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当前存在问题与建设路径进行分享。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在育人育才中如何达到统一”与“如何实现教学育才统一的逻辑”两大问题,他强调要以“正向、内生、底线”这三个关键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正向”为同向同行,即要解决课程思政建设辅助个人正向发展;“内生”为基因融合,即如何在知识表层符号下挖掘内在思政元素所蕴含的价值;“底线”为不唱反调,即通过上一堂好的课程思政课对学生实现方方面面的教育。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丁义浩在线上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宋晓冰教授以《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反思——理学基础(荣誉)》为题,从“习”、“做”、“论”、“拓”四方面对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经验分享。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问题中,宋晓冰教授强调:“对一个开放性任务思考的过程,就像是一个爬树的过程。通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引导,引导学生将思维起点定位到问题的本质之中,从本质出发对知识学习进行思维攀爬,从而养成创新思维。”总体而言,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需要通过“参与度”即多渠道拉进学生个体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有深度”即通过工程实践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有态度”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知与情、意与行”的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宋晓冰教授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以《立足专业特色,强化使命驱动,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为题进行经验分享,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专业类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思路几方面对如何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这一问题进行展开。他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讲真情”,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课程思政设计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认证引导”;课程思政实践要注重成效提升“特色”引领,通过“三个指南”牵引,建构认证模式,重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要教研融合、范例引航,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分享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的老师围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提问交流。最后,主持人吴平颐老师总结道,“课程思政建设要真想、真做、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与会教师互动交流
今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将继续围绕“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教学研讨与分享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