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姚如佳发布时间:2023-04-19浏览次数:504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3419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研讨会。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面向校内外一线专业教师开放,共有13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由教务处吴平颐主持。

线上线下开展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以《课程思政引导的系统性课程教改设计初探》为题,围绕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作经验分享。他强调,课程思政要做到有机融入、潜移默化,而非硬性插入。重点提出要认识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以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时基于课程的学科特色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在方法上采取以混合式教学支撑课程思政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一体化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作报告

复旦大学包存宽教授以《“环境管理”:探索“顶天立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题,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建设几个方面分享经验。包存宽教授提出,课程教学要放到学科发展和培养学术共同体的高度上,提出“顶天立地”、重塑“三观”的课程设计理念,既深入贯彻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培养学生立足中国国情思考与辨析的能力。

复旦大学包存宽教授线上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王丽伟教授以《晓理,身范,探究,共情,融合新时代价值观与创新思维培育的课程思政探索》为题进行经验分享。王丽伟教授强调应将课程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相结合,将课程思政与知识学习目标相结合。在价值上强调新时代大局观与奉献精神,能力上关注具有高阶思维的研究人员所需的交叉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过程上从晓理,身范,探究,共情四个层次出发,以获得课程思政启发、实践、理解、共鸣逐级递升的教学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王丽伟教授作报告

上海大学桑茂林副教授以《写生(1)课程分享》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出,课程思政不需要刻意在教学中插入,课程内容选择关注山西吕梁地区的红色经典,黄河流域的新农村变化以及自然景观,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程思政要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提升文化自信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以创新为学习核心加强综合能力。最终的课程教学成果也得以延续,通过各类相关活动辐射美育于社会。

上海大学桑茂林副教授作报告

交流讨论环节,与会的各位老师围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同学科课程思政融入点的具体情况、混合式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获得启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稳扎稳打发展进步。今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将继续围绕“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教学研讨与分享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与发展。 

与会人员自由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