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我校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开展了公开课活动,本活动由教务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公开课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吕志峰老师主讲的《古代汉语》,哲学系教学委员会主任晋荣东、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汤拥华、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等2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古代汉语》课堂
课堂上,吕志峰老师以设问开启《诗经·国风·七月》篇章的学习,带领学生分析诗歌背景和词汇语法,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所蕴含的农业生产、天文历法、婚姻制度等多种中国文化现象,启发学生结合前后文分析注解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小心求证。
学生回答问题
课后,老师们围绕公开课展开了研讨。课程负责人吕志峰介绍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语言文字基础课,课程旨在带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训诂方法,循序渐进,挖掘出诗歌中的疑难词语和相关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术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从文献阅读中梳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让思政元素像盐溶化到汤里一样,使学生从“汤”里品出“盐”的滋味。
吕志峰老师分享课程设计
晋荣东老师指出,吕老师的课程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能够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和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带动学生思考。吕老师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学术创新精神贯穿到课程全程。晋老师还提出了如何通过学生课堂互动表现评估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如何教学反思的建议。
晋荣东老师点评
汤拥华老师指出,课程思政还是要回归知识本身、课程本身、学科本身,教师要传递的观念、情感和价值是渗透在“硬核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提高教学的知识密度和份量,让学生在有形的知识学习和无形的思想成长上都有获得感。
汤拥华老师点评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老师交流了观课感受和受到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启发,围绕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教学反思、如何安排课程学习顺序进行了详细讨论。
与会教师交流
“立足真实课堂,推动教学创新”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公开课活动的初衷,本学期是该活动举行的第二个学期,今后还将继续围绕“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教学研讨与分享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