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主办、各区科委协办的第十一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初赛落下帷幕。我校教师教育学院黄竹韵同学获普陀区二等奖(普陀区一、二、三等奖共10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陈佳杰同学获普陀区优胜奖,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曹珍毓同学获闵行区三等奖,生命科学学院郭欣灵同学和地理科学学院陈芷妍同学获闵行区优胜奖(闵行区共15项奖,我校获3项)。我校首次统一组织师生参赛,获奖数量取得了突破。
图:黄竹韵同学获普陀区二等奖
图:闵行区三等奖获得者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曹珍毓同学比赛现场
本届大赛围绕“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着力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由各区科委(协)负责,参赛选手自选题目讲解4分钟。各赛区根据初赛成绩和复赛名额,确定推荐参加复赛的选手。据悉,本届科普讲解大赛获得广泛关注,参赛选手绝大多数是来自上海各大医院、研究所、科普场馆和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专业度非常高。为帮助我校师生高效备赛,教务处举办了两次培训,特别邀请上海科普讲解比赛培训专家、上海博物馆王蓓副研究员和第五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自然博物馆董毅老师,从如何选题、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制作PPT、仪态管理及获奖案例分析等方面,系统讲解了赛事要求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与参赛选手的深入沟通,对选题做了个性化指导,提出了宝贵建议,使我校选手的备赛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同时教务处也积极与赛区沟通,为比赛做好组织保障。
图:王蓓老师培训讲座
图:董毅老师培训讲座
图:与专家交流讨论
建强国家科学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是加快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实现科技强国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强调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作为有着扎实理科基础的高水平师范类大学,培养具备较高科学素养、适应未来基础教育需求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在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育人工作总体要求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成立了科学教育研究与教学中心,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立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以科学教育学术研究助推拔尖人才培养。承办全国科学教育教师暑期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骨干教师培训等国家级培训,所有资源面向理科师范生开放,打通科学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在校内开设了科普写作、跨学科课程设计、智能教具设计与创造、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项目创作与探究、青少年图形化编程、博物馆教育等实训营,举办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教育能力。与周边中小学合作,以科学拓展课和科普活动的形式搭建科学实践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出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通识课,推进科学教育工作,助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