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地理学思想史》公开课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者:姚如佳发布时间:2023-06-09浏览次数:521

65日上午,我校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工作坊迎来了第二场公开课活动,活动由教务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联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主办,公开课为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李春兰老师主讲的《地理学思想史》,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姜晓东、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2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地理学思想史》课堂

课堂上,李春兰老师以“想知道近代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吗?想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吗?”提问开启篇章学习,以《坤舆万国全图》等地理图象为切入点,从萌芽期、转型期和形成期3个时间纬度讲述了3个不同空间上的地理学发展,并融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课堂

  课后,老师们围绕公开课展开了研讨。课程负责人李春兰老师介绍到,《地理学思想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地理学各思想学派和方法论体系的演进变迁,让学生了解中国学者在地理学中的贡献以及地理学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进入地理学领域敲门砖与指南针的作用。今天的课程通过“图说”中国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明线是地理学思想的特质相关知识,暗线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复兴地理学的历史意义,启动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自觉承担历史使命,从而提高地理素养。

李春兰老师分享课程设计

姜晓东老师指出,李春兰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特色鲜明,课堂氛围融洽,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中。姜老师也提出,课堂要能够处理“点”和“面”的关系,除了课堂上抛出的知识点外,还要能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挖掘和发展近代地理学的亮点。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支撑教学的创新。 

姜晓东老师点评

孔翔老师指出,李春兰老师备课认真,课程思政元素处理的比较隐性。建议加强课程的“两性一度”,总结和凝练课程目标的高阶性,课堂提问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议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质疑和讨论的点,将创造性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其中,从而给学生带来启发。 

孔翔老师点评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老师交流了观课感受和受到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启发,围绕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加强课程高阶性进行了详细讨论 

 

与会教师交流

“立足真实课堂,推动教学创新”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公开课活动的初衷,本学期是该活动举行的第二个学期,今后还将继续围绕“探究、合作、分享、发展”的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教学研讨与分享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