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于2009年起开始专业评估,2016年提出优化专业结构;2019年务虚会明确提出要开展专业动态调整,以“质量核心、需求导向、规模控制”为原则,基于招生-培养-就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控制专业规模、办出专业特色成为关键词。
2019年3月,我校启动专业动态调整工作,从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采集数据和制定考核指标,对68个专业进行办学水平评估。经过数据采集、数据核对、专业自评、交流答辩等程序,确定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7个专业自2020年起暂停招生。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2019-2021年分三批申报,我校共5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点。后续教育部将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022年3月,我校启动新一轮专业动态调整工作,面向72个本科招生专业,从专业受欢迎度、师资队伍、教学成果、学生成果、就业质量、专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专业自评、学校数据测算、专题会议研讨、专业走访调研、专业答辩评审、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等环节,艺术教育、金融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自2023年起暂停招生。
专业动态调整考核指标
二、专业评估
专业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办学单元,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和集合体,专业发展水平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专业学习决定着本科生的学习品质,专业建设决定着大学的教学品质,专业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全面考察学校本科各专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华东师范大学从2008年起开始筹备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论证,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探索和实践。从2009年初开始试点,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先后完成了十批共57个专业的评估工作。专业评估已经成为学校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本市高校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高〔2015〕18号)要求,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专业评估。截止2016年6月,学校已完成了11个专业的第二轮校内评估工作。